行走的思政课:在垦荒精神中感悟中国力量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杨明华
摄影:胡佳欣、张子聪、徐承婧
责任编辑:熊自超
日期:2025/11/19 00:54
浏览次数:33

为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11月15日16日上午,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明华老师分别带领25计本3班、4班学生赴共青垦荒体验园开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中国精神”为核心内容,让思政课堂走出教室、扎根实践沃土。

本次实践教学紧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章“中国精神”的教学目标,精心选址共青垦荒体验园这一兼具地域特色与精神内涵的实践载体。作为承载共青城市发展记忆的重要场所,体验园通过实物展品、场景复原、图文史料等丰富形式,系统展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代代垦荒者扎根荒原、艰苦奋斗的壮阔历程,为“中国精神在实践中的具象化”提供了生动注解。

在体验园现场,师生们首先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开展沉浸式学习。从垦荒初期使用的锄头、蓑衣等生产工具,到记录拓荒岁月的老照片与老建筑,同学们认真聆听每一段历史细节,不时驻足凝视、轻声交流,在触摸历史印记中直观感受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这些源于真实历史的场景与故事,让课本中抽象的“中国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情感共鸣的深化。

参观结束后,实践教学进入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结合所见所闻与课程所学,踊跃分享学习体会。25计本3班学生谈到:“以前在课堂上学习中国精神,更多是记住概念,今天看到垦荒者用双手把荒原变新城,才真正理解‘伟大出自平凡,奋斗成就传奇’的深意,这就是中国精神最鲜活的样子。”25计本4班学生表示,垦荒者面对困境时的坚守与担当,让自己对“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未来将把这份奋斗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中。

杨明华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总结升华。他指出,共青垦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代中国人在奋斗中凝练的精神瑰宝。本次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大家明白中国精神不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与英雄叙事中,更扎根在普通人的奋斗足迹里。他勉励同学们以共青精神为指引,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与未来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精神力量写青春答卷。

此次共青垦荒体验园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的具体实践。通过“聆听讲解—现场感悟—分享交流—总结升华”的闭环教学环节,有效破解了理论教学的抽象化难题,让学生在行走中悟透中国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挖掘更多本土红色资源与精神载体,让思政教育更具温度、深度与感染力。

0条评论
党政办
0792-4342912
人事处
0792-4379832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0792-4347783
招生热线
0792-4341913
教务处
0792-4342914
学工处
0792-4379853
计划财务处
0792-4341278
地址:共青城市南湖大道465号邮编:3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