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36个国际减灾日期间,学院紧紧围绕“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题,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学院通过精心策划的组织部署、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教育、结合排查演练的实战提升,显著增强了全院师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校园内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为确保活动高效开展,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专题协调会明确分工、细化方案,为系列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了各项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本次系列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普及与技能提升并重。10月17日,学院联合茶山街道办在食堂门口设立了接地气的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传点,通过图文展板和千余本手册的发放,实现了与师生的零距离知识普及。此外,学院还特邀红十字会专业人员开展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聚焦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关键技能,让学生在模拟实操中掌握了守护生命“黄金时间”的能力。
在线上阵地,学院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图解、视频等多元化内容,筑牢了网络“安全墙”。特别推出的“防灾减灾有奖知识问答”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了超4000人次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学习热情。同时,全院各班级还组织召开了130余场主题班会,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安全教育覆盖到近9000名学生,有效夯实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基层基础。
除了知识宣传,学院更注重实战能力的提升。学院组织开展了覆盖重点区域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发现的45项隐患立行立改,持续跟踪,织密了校园“安全网”。同时,一场组织近3000名新生的火灾应急逃生疏散演练紧张有序,配合消防救援人员对灭火器材的讲解与实操指导,切实锤炼了师生“遇火不慌、沉着应对”的应急“真功夫”。
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显著增强了全院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了实用技能,也锻炼和提升了学院的应急指挥与协同处置能力。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认真总结经验,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以增强吸引力与实效性,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常态化开展演练,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