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至7月5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实践队深入共青城市茶山街道温馨社区,成功开展“青春筑梦社区,文明浸润家园”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在社区党建引领下,实践队创新采用“红色基因+非遗传承+社区治理”三维融合模式,精心策划并执行了十余项特色活动,累计吸引20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为社区儿童、老人及家庭奉上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生动探索了高校赋能基层治理、深化校社共建的新路径。
红色薪火燃童心,信念根基早筑牢
活动伊始,温馨社区书记联合实践队队员以“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开设微课堂。孩子们聆听着“半条棉被”的动人故事,感悟军民鱼水深情的内涵。在“七一”建党日这个重要节点,队员们带领社区儿童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党员居爷爷深情寄语,强调“素质为根,恒心决心为基”,为下一代点亮精神灯塔。同步融入的生命安全教育,面向30余名儿童传授防溺水“六不准”原则与急救技能,筑牢“生命至上”理念。这些活动不仅传递了红色薪火,更在青少年心中早早埋下了信念的种子。
非遗巧手传文脉,创新传承润童年
活动期间特别设计了“非遗+红色”创新体验环节。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运用扭扭棒、绒球等材料学习“一扭、二绕、三粘”技法,亲手制作京剧发箍。队员们不仅传授手艺,更讲述京剧盔头承载的历史底蕴与戏曲精神:“这发箍不止是装饰,更是文化的象征。”孩子们戴上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于心田。后续还将推进粘土艺术与红色主题的融合创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新机。
聚焦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实践队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构建了“反诈+科普+文化”多维服务体系。针对老年群体防诈需求,活动首日即剖析真实案例,为60余位老人筑牢反诈安全防线。活动第四天,原创移风易俗情景剧《红包与人情往来》在社区食堂生动上演,以“天价彩礼”为切入点,用戏剧化手法揭示人情攀比之弊,引发共鸣,有效推动文明新风。立足家园共建,实践队牵头开展了精细化的社区治理行动:通过“摸户排查”精准收集10余条民生诉求;慰问困难家庭传递组织关怀;在“楼道焕新”行动中,清理垃圾广告100余处,检查消防设备40余处,切实美化环境、守护安全。这些行动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文化铸魂、服务惠民”的社区工作理念。
本次“三维融合”的系列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实现了“红色文化有传承、非遗技艺有创新、社区治理有提升”的多赢目标。温馨社区书记对此高度评价:“文化是根,服务是魂。我们将探索建立常态化‘微课堂’机制。”“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实践队指导老师李志豪表示:“这不仅是社会实践,更是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据悉,实践队下一步计划联合学校及社会组织资源,开发“红色讲堂”“非遗手作”等特色课程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持续下沉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