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参加“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来源: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张春玲
摄影:易梦如
责任编辑:詹建志
日期:2025/07/13 15:44
浏览次数:64

为积极响应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投身新时代火热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7月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志愿服务队赴抚州市资溪县鹤城镇大觉山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护碧水 躬行筑美村

7月2日,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薪火相传”文明实践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资溪县鹤城镇大觉山村。清晨,队员们便投身于村旁溪流的整治。他们利用自制工具仔细打捞水面的杂草浮萍,分组清理岸坡堆积的杂物,弯腰捡拾散落的垃圾。汗水浸湿衣衫,几个小时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一段200多米河道的清澈重现——水底卵石可见,游鱼自在穿梭。下午,酷暑难当,队员们又转战村内环境,清理主干道、疏通沟渠,更深入农田细致捡拾塑料农膜等顽固垃圾。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溪景,一位村民感慨道:“这溪水,洗出了清爽的‘少年模样’!”队员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和晒红的脸庞,真切融入了这片土地。


聆听银发初心,点燃红色薪火

神寻访是此行沉甸甸的收获。7月3日,实践队联合资溪县委宣传部党支部,走进了老党员吴正发与付宝庆的家。没有豪言壮语,老人家用最朴实的乡音,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信念娓娓道来。他们眼中那份历经岁月而不褪色的坚定,话语中那份发自肺腑的赤诚,深深叩击着年轻学子的心弦。几日后,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红七军团指挥部旧址。斑驳的墙壁、简朴的陈设,在讲解员的叙述中仿佛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随后观看的历史纪录片,更以震撼的画面展现了革命先辈在极端艰苦环境下的浴血奋战与无畏牺牲。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磅礴的力量,为队员们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艺术浸润安全教育 代际温情暖人心

关爱“一老一小”,实践队用心传递温暖。7月4日,实践队在大觉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充满童声笑语。“夏日安全小课堂”上,队员们创新采用“艺术浸润”法,将防溺水知识编成易学易记的“手势舞”。“禁止野泳”、“呼救信号”、“漂浮自救”——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节奏比划,小手翻飞间,安全要点已悄然入心。创意绘画和趣味折纸,更是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理解。课堂的余温未散,队员们又带着面粉馅料走进了村养老院。揉面、擀皮、包馅,年轻人与老人们围坐一起,边忙活边拉家常,欢声笑语盈满小屋。当一盘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饺子端上桌,老人们尝着熟悉的家常味道,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饺子味儿真地道!你们能来陪陪我们,这心里头啊,暖得很!”


助力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倡导文明新风,青年学子走在前列。7月5日,在村支书付建民的带领下,队员们挨家挨户进行移风易俗宣传。他们递上精心设计的宣传册,用“算经济账”的方式,帮村民看清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带来的沉重负担;用“讲身边事”的方法,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道理讲得亲切易懂。队员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如同和煦的春风,将文明新理念悄然吹进村民心田,赢得了广泛的点头与认同。



图为资溪县鹤城镇大觉山村委会给实践队的感谢信


此次资溪大觉山之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将课堂所学与乡村所需紧密相连。他们俯身清理河道村巷,倾听前辈初心教诲,关爱老人孩童,倡导时代新风,用脚步丈量乡情,用汗水诠释青春担当。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队员们深化了认知,锤炼了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0条评论
党政办
0792-4342912
人事处
0792-4379832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0792-4347783
招生热线
0792-4341913
教务处
0792-4342914
学工处
0792-4379853
计划财务处
0792-4341278
地址:共青城市南湖大道465号邮编:3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