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激发教师使命担当,5月13日下午,学院特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彭迪云教授来校作题为《教育强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易槐红主持,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匡晟等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教师代表共同参会。
彭迪云教授以“教育强国”的战略内涵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六力特质”——思想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他指出,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面对百年变局高等教育亟须从“适应发展”转向“引领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策源地,助力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受制)“卡脑子”(基础学科人才短缺)“卡嗓子”(国际话语权不足)三大瓶颈问题。
围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彭迪云教授提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办学定位、学科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四大转型”,推进治理体系、评价机制、分配制度等“五大改革”,实施产教融合品牌专业、校企合作课程等“六大项目”,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三链融合”。
谈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彭迪云教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调教师应从“四有好老师”向“大先生”进阶,通过“以学增智”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成为政治明白人与专业领航者,以无我境界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学院党委书记易槐红指出,此次讲座既是一场高站位的政策解读,更是一次涤荡师魂的思政课。他强调,全体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主动对接“教育强国建设七大任务”,在课程思政、科教融汇、数字赋能等领域创新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突破,为打造“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大贡献”的高等教育贡献智慧与力量。